都市裡的生態樂園─奇岩山水夢公園

所屬社區: 
奇岩社區發展協會
從奇岩社區往內走,會來到山腳下一處叫「崇仰公園」的地方,右手邊是一棟白房子,中央一大片埤塘,生氣盎然的長滿各種水生植物,池邊有解說牌,圖文並茂說明池中的生物多樣性,這便是奇岩社區的「頂埤生態池」。
 
如果你不是這兒的社區居民,同時有一些生態概念的話,那麼一定會為之驚艷,可能也會講出:「住在這兒真幸福!」之類的讚嘆。有這樣的生活環境確實讓人羨慕,但它並非原本就如此,原來的頂埤池塘,是一座單調無生命力的水泥池塘,今日的模樣,是經過改造的,改造它的,也不是台北市政府,而是奇岩的社區居民。
 
向一座山學習
  
    位在台北市北投區的奇岩社區,與都市的多數社區大同小異,住宅、學校、商店,如果說有特殊之處,大概就是社區後的那一座丹鳳山,但也不過就是一座不起眼的小山,況且台北盆地周邊許多社區都有山,所以說特殊也不特殊,大多數的社區不會去在意,頂多是當成休閒運動的地方。
 
 
 
 
 
 
 
 
 
 
 
 
 
 
但是對奇岩的一群有心的社區媽媽而言,山不僅是山,而是充滿生命力的生態寶藏,在經過社區營造培訓的啟蒙後,他們開始用生態調查的方式來傾聽、認識這座山,他們調查了丹鳳山的地質結構、鉅細靡遺的記錄下各式各樣的動植物,並開始培訓生態解說員,成立親水願景工作坊,著手親水空間調查,同時出版了「丹鳳山自然步道導覽圖」。這座山,成了自然的鄰居,知識的樂園,也開啟了他們對自然生態持續的探索。
 
 
 
 
從一座山到一個生態社區
 
  • 從水泥池塘到生態樂園
     
山系調查完成後,他們繼續進行水系調查,發現流經社區的中崙仔溝源經丹鳳山,挹入頂埤池塘後,再穿過社區,匯入磺港溪,而這座社區唯一的池塘,卻是水泥鋪底,單調乏味。
 
  這時他們開始有了要將社區打造成生態村的夢想,於是他們向文建會提出計畫,獲得支持後,開始改造這個很不生態的池塘。他們號召學校、家長會及社區寺廟組織等在地社團,共同擬定「親水願景地圖」。規劃好後,前後兩百多位社區居民一同參與了改造工作,他們依照溼地生態的概念,重新用泥土鋪底,共同植下各種水生植物,並完成了觀景及解說平台。2006年完工後,除了志工的維護管理外,其餘由老天爺接手,讓萬物自然成長,植物們依其生命規律自然成群,蜻蜓、蝴蝶、青蛙等也都進駐,各種鳥類也都來棲,如今的崇仰公園,已經成為一座繽紛的生態樂園。
 
 
 
 
 
 
 
 
 
找回記憶中的親水空間
 
  社區在進行水系調查時,發現中崙仔溝出了頂埤池塘後,流經社區裡的清江國小圍牆外,如今河道已不復在,但在溪裡戲水的往昔,仍是許多校友的共同回憶。找回這段親水的記憶,成了社區發展協會與校長顧同的願望。所以他們結合荒野保護協會與學校師生,將學校前庭改造成六星級的「親園」溼地生態環境。在落成那天,並且發動了師生及家長,一起進行「牛踏」活動,並且動手種植六十餘種的水生植物。
 
 
 
 
  • 牛踏:
     
顧名思義,就是模擬從前利用耕牛踩踏池底。大夥兒以腳踩踏水池底部,將泥土踩得更細、更小,讓泥沙堵住池底土壤的細縫,如此一來,就算不用水泥、塑膠布,也能阻擋池水往外滲漏。(摘自綠拇指電子報)
 
 
夢想,讓生活發光
 
之後,社區再接再厲,於2009年完成了奇岩社區特殊地景的調查工作,發現了許多亟待保護的珍貴地質景觀。從認識一座山開始,奇岩社區一步步的編織出自己的夢想,並朝著它前進。奇岩,說是都市生活裡的一種奇蹟,或用水泥叢林裡的一塊生態綠寶石來形容,恰如其分,剛剛好而已。
 
後記
 
採訪完奇岩後的某天,我坐在朋友公司的陽台與他聊天,對面幾棟高聳的大樓叫做「帝寶」,傳說中裡面住了許多名人,房價夭壽貴,生活如天堂般奢華等等。我那時想著,人,到底適合生活在奇岩那樣一個有著生態環境,與萬物共處的社區裡,還是如帝寶般被森嚴的保全與昂貴的建材家具密封起來的堡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