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化的雙面性──反動與基進

這些年來,儘管大家對於社造的觀點與策略不見得完全一樣,但都不約而同的指出「在地化」的重要性,而「在地化」意味著一種「中心化」的存在,所以在地化其實與去中心化息息相關,或者可以進一步指出,在地化是以去中心化作為前提的。   中心的座標──現代化與國家   中心當然不是指地理位置的中心(否則南投才是中心,台北、高雄都該是邊陲),而是某種主流意識與主流經濟,這主流被建構的過程即是中心的形成過程。台灣從日據時代開始的現代化,到了戰後加上經濟發展的物質基礎,構築了一個現代化國家的進程,而現代化與國家這雙重要素,如同基因的雙螺旋,形成了中心的雙重結構。  
more...

深化操作,就是社造

什麼是社區營造?這是一個很難三言兩語解釋清楚的問題。因為這個緣故,每當左鄰右舍、親戚朋友知道我現在在做社造工作時,那伴隨著肯定和稱許的笑容背後究竟存在著多少理解,我始終不曾,也不想深究。 不過相較於表象背後的理論和精神,近十幾、二十年來,隨著報禁的解除、有線電視頻道的開放和地方電視台的成立,各類報導和節目的需求量大增,過去被少數媒體決定的報導方向和攝影鏡頭也獲得了釋放。媒體開始有意識的關注這片土地和生活於其上的人們的故事。
more...

從垃圾堆蛻變的社區

如果你住在一個人稱垃圾里的地方,你會有怎麼樣的反應?是整天怨天尤人,埋怨自己命不好,巴不得找機會快點搬走?還是安分認命,抱著逆來順受的心情隨遇而安?其實,除了抱怨或默默承受之外,你還有第三種選擇,那就是掌握命運的方向盤,試著靠自己的力量改變環境,洗刷家鄉垃圾里的污名。
more...

永康海苔肉鬆

肉鬆吃起來香香、鬆鬆,是常見佐酒、下飯的好料。不過對於永康社區課輔安親班的弱勢孩子來說,肉鬆不僅是餐桌上經常出現的一道美味,還代表了社區居民暖暖的愛心,吃在嘴裡,別有一番滋味。 永康社區的素雲姐當初由於不忍心看到社區裡單親失依的兒童流落街頭,而開辦了免費的課輔安親班,除了全程不收費之外,還免費供應中餐,多年來未曾間斷。社區裡常年在市場賣肉鬆的蘇道南老先生因為參與社區關懷據點的活動,間接得知素雲姐的善心,也共襄盛舉,每個月都提供肉鬆給孩子們加菜。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