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在地知識的拜師之旅
前一陣子我們為了找在地知識,常跑到社區去,跟社區裡的師傅們學習功夫,雖然我們拜訪的都不是名門大家,學到的不是知名派門的功夫,但在這互動的過程中,卻讓我很真切的感受到在這平凡的生活中,師父們那份最真誠實在的頂真精神。
一開始,這件事本來是要請社區自己來的,但是在時間的壓力下,我們只好自己帶著電腦、DV、相機在宜蘭上山下海,去拜師求藝。這個過程雖是艱辛但卻也是開心,還記得那時候,回到家整裡資料,我都窩在公媽廳(因為這邊最不會打擾大家)伏案打字,把一項項師傅所傳給我們的功夫記錄下來,在聽到、看到訪談過程中的聲音、影像時,總覺得開心的,那份社區居民的認真,還有找回那份屬於自己的價值這件事情,讓我感到開心。
我覺得在地知識其實是一項很重要的事情,但往往也因為是在地,所以常常被大家所忽略、遺忘。因此,在訪談的過程中,不時可以聽到「我想嘸有啥ㄟ當寫」、「阿,嘿阿嘸啥」這些話語。不過是真的「想嘸」「嘸啥」嗎?當然不是,我覺得是社區習慣認知「知識」這個東西來自於更專業、更厲害的人,來自系統,所以我們社區的不夠厲害、不夠專業,沒有系統,這應該不是知識。當然還有些是看不起這些所謂在地的知識,認為這些是拿不上台面的。
話雖如此,我們也不用擔心,因為我們聽到更多話語,「勁久沒作這阿,這卡早理事長她統敖做」、「這原本都不知道收去哪裡了,竟然還有機會做」、「阮卡早攏相邀去...」,這群師傅對自己過去做的事情,值得被拿來被紀錄,被書寫,覺得很驕傲、很有感覺。更棒的是,有些社區就像被點了火一般,想去找出更多在地知識。
在踏尋的過程中,從河港捕撈、農耕、坔田耕作、歌仔戲、做天香、做斗笠、剖香腳、做加薦、牽罟、...,各式各樣,包羅萬象,這些都是從社區的土地發展出來智慧。從訪談的過程中可以發現,這些多與環境有關係;許多的工具、方法都是庶民自己研發、改良;這些事情多數就在居民的生活中,甚至就是生活。我覺得這就是在地知識的可貴,除了知識本身之外,這根本是一個與土地、生活緊密結合的系統,更棒的是這還充滿了創意。而除了生活的智慧外,大家那份努力、打拼、認真的心是另一個更可貴的價值,剖香腳的阿姨說:「當大家都睡了,我就趕緊繼續...。」,學歌仔戲的阿姨說:「我字識不多阿,今天老師教好,我回家後邊做事邊練習,明天趕緊去比給老師看。」,這些事情,講到我都一愣一愣,想想這群師傅實在金厲害。
經過很多師傅的教導,我覺得在地知識是一種很有感覺的東西,他可能亂無章法、毫無系統可言,但卻他能充分表現出豐富的生活景象,還有具有連結人與人情感的吸引力,當然他也很容易就讓人感受得到,觸摸得到,很容易讓人感動。
※本文轉載自討論區,相關回應請連結至:http://47go.org.tw/node/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