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社造與生活
7. 【馬來西亞社造與生活】|2024臺馬社造共伴之旅
文 / 尤瓊霞 臺灣社造聯盟理事
在此次馬來西亞之行,對於幾個參訪的地點我心中有很大的震撼,例如希望之谷、姓氏橋、十八丁,我想從生活的面向來談這次的旅程,要從一段熟悉的海口腔說起~~
這是在仁嘉隆新村分享時村長的聲音,我專注的聽著每一字句,有種熟悉的的感覺。
仁嘉隆位於馬來西亞雪蘭莪州瓜拉冷岳縣北部,是個華人新村,並以籍貫為福建的華人為主。仁嘉隆於1951年開埠,曾稱「溝頭」或「十四支」,是個以農產品為主要產業的城鎮,這裡出產的咖啡、紅茶、韭菜、生薑等都享譽全馬,曾經重要產業有橡膠、咖啡、棕油樹,還有仁嘉隆四寶:紅茶、嫩薑、韭菜、咖啡。隨著佛光山東禪寺在仁嘉隆建成,使這裡成為宗教旅遊勝地。
仁嘉隆新村把一個小村落締造成一個幸福村是出自於大家的期待及努力,以前這個村莊被稱為“毒村”,造成村民不少困擾,這些年來,經村民們的共識、積極改善環境,努力將文化提升融入村民的生活,經過一番努力,由暗入明,終究把仁嘉隆打造成一個欣欣向榮的村莊。並且組成幸福村工委會,不僅是仁嘉隆擁有幸福之味,也希望帶動全馬四百多個新村,將幸福傳遍每一個角落。
在仁嘉隆短短的半天分享中,我看到了新村的動能,大家對於家鄉的熱愛,對土地的執著、對年輕人的期待,台灣社造已經30年,我們在孕育的社區營造與馬來西亞有著同樣的底蘊,對於未來的願景是一樣的目標。在仁嘉隆我看到的經濟與產業是不錯的,這幾年的文化深耕、造人造景、宗教文化的洗禮……等都帶給仁嘉隆不一樣的成長,這次從仁嘉隆新村的參觀交流可以分為以下幾大部分探討:
1、組織動員力:在仁嘉隆新村的活動中心,下車就感受到賓至如歸,接待參訪的團體活力十足,禮儀周到,並且協助所需。整個幸福村工委會的動員力超強。社區巡禮時也有分配人力,解說新村的發展及故事。
2、文化傳承:文化傳承的部分我看到了宗教文化、儒家文化、建築文化、生活文化。
——宗教文化:
仁嘉隆保有華人的宗教信仰「萬壽宮」裡供奉武德英侯、關聖帝君、觀音佛祖、余府大人,自1965年成立以來維持著地方的信仰。原本地方的信仰是以這四大供奉的神明有這四種祭祀活動及文化,後來統一供奉在「萬壽宮」讓這裡的信仰文化更加集中及興旺。
東禪寺為近年來宗教文化重心,1996年啟用至今與仁嘉隆新村一起成長,東禪寺為佛光山籌建,帶動地方許多除了宗教之外的文化發展,「佛光緣美術館」提升整個村的藝術文化涵養,東禪寺也帶動兒童青少年身心靈發展活動,把社區的文化及養成教育往下扎根。
——儒家文化:
華人大部分是從福建以及廣東移入,最多移民的時期為第二次鴉片戰爭後,當初先輩從中國逃避戰亂,下南洋來到馬來亞打拼,在巴生上岸後由安溪會館的安排下,在這裡落地生根,後來因為緊急狀態,才設立仁嘉隆新村,村民從此便在這裡落地生根。先輩為了不讓子孫忘了中華文化,秉持儒家思想傳承儒家文化,建立仁嘉隆華文小學讓村民從小接受華文教育,並且建立宗祠不忘本,承襲傳統文化。
——生活文化:
來到這裡的先輩從事農耕居多,紅茶、嫩薑、韭菜、咖啡為仁嘉隆四寶,從生活中不遺忘華人文化,村民一樣過著農曆新年、元宵節、端午節、清明祭祖…….等,生活習慣飲食文化在在都保留著華人文化的精髓。
——建築文化:
走在村子裡,彷彿走入時光隧道,我必須說村子的建築很多都保存著傳統農村的建築風格,斜屋頂、屋瓦、窗花、雨林板……。部分的街道還是保有舊建築語彙的文化,部分改建後的洋樓,也有依循斜屋頂、適度的空地比例等,使得整個村的景觀是很好的。
3、延伸觀光產業
新村歷經了十幾年的努力從毒村變成了幸福村,安居樂業後大家思考的如何把觀光產業帶入,部分的居民開始經營民宿,部分的人力開始導覽解說村子的文化及歷史,結合周邊資源辦理相關活動,強化觀光的產值,村子也在「仁嘉隆幸福村文化館 」成立後邁向下一個觀光的目標。
4、青年返鄉:
青年如何留在村子生活,長輩們希望青年可以回鄉,看見老房子的好、看見家鄉產業的金、看見文化的美、看見希望的果實……如同很多地方一樣青年返鄉是一個現在面臨的課題,未來也許可以迎刃而解找到答案。
結語:
在此次的參訪,最大的印象是:華人在馬來西亞的生活真的不容易,要兼顧經濟生存,文化傳承,在不同的文化衝擊下還要保留華人的生活文化著實不容易。在這裡我看到了仁嘉隆生活、慶典、祭祀、建築、飲食文化的部分大致上與台灣差異不大,但也因體制上的不盡相同,增加了華人在此生存的難度。
青年返鄉的議題,在華人的世界裡好像一直都是個課題,青年回來要做些什麼?青年留鄉在做些什麼?如何創造吸引青年的議題是大家需要思考的,經濟條件必須符合青年返鄉的需求,回鄉後的新契機須要有強而有力的在地支持系統支撐,也許生活文化達到一個目標後,青年的議題隨之而來。這就是下一個階段大家可以努力的項目了。
看似為了文化而成立的「仁嘉隆幸福村文化館 」其實是一個具有特殊意義的象徵。它代表著社區文化的發揚、村民對於地方的認同、聚集向心力的地方、延伸觀光產業的一個開始,未來會如何期待大家的努力。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