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造計畫書寫作十原則

作者: 
台灣社造聯盟秘書長、星火燎原工作室執行長 向家弘 2008

註:本文乃針對信義房屋社區一家提案所寫,但亦可提供一般社造計畫書寫作之參考

1、提案單位對於社區的理解與是否具在地性


社區工作的基礎一定是基於對社區的真正理解,即使不完全理解,也是從在地的角度出發來理解,而非從個人的想像,外部學理上的推論/引用或收集泛泛的資訊所得。
這就好比是在屋子裡逐漸發現每個角落,認識每樣事物,或者從門外窺視。不同視點的理解導致不同的計畫內容,具備在地性與否對社區工作是否能夠發生作用,一直是一個關鍵性的因素。


2、計畫整體操作策略清晰度與聚焦度


社造工作有許多既有的操作模式,輕易的可以羅列一些放到計畫書裡(譬如:畫社區地圖或文史收集),當然也可以有自己的作法,重點在於工作項目置放在社區裡的意義是什麼?它是因應了怎麼樣的困境或問題,不同的操作內容是否指向共同的想像或策略?這些都影響了執行的力道與對社區問題的穿透力。
 

3、計畫與社區需求的關聯性


光就計畫本身來說也許很完整,但是它是不是真正的社區需求?是否遮蔽或掩飾了其它更急待處理與面對的社區問題?是否只著眼於少數人的需求而忽略了其它弱勢者或不同處境居民的需求?對於這一關連性的陳述清不清晰,是評審在考量資源的配置是否有意義的重要指標。
 

4、計畫編列的完整性與可行性

 
 即使計畫的概念與觀點清楚,方向分明,但是執行項目如果過多,或內容複雜,非短時可以完成,那麼就必須更加釐清許多環節,對於內容也宜敘述的更加詳盡,否則即使立意良好,過程與結果的粗糙也會使計畫初衷難以達成。
 

5、計畫執行細節與團隊執行力

 
計畫終究要付諸執行,即使社區工作的計畫執行過程難以講求效率,變數多,彈性大,但這並不表示一切都且戰且走,有些基本執行條件還是不可或缺,譬如一個閒置空間再利用,或一塊私有地的綠美化,是否已與建物擁有者或地主洽談並取得使用同意?而誰來執行這些計畫?列出許多人名是否表示是一個真正的執行團隊?這些都是計畫能否落實,符合原有精神去執行的要素。
 

6、社區居民參與機制

 
社區工作的一個重要精神是社區意識/共識的建立,有經驗的社區計畫內容是否有經過社區討論,沒經驗的社區在執行時是否能開始有社區討論?有沒有分工與居民自己動手做的可能?社區在計畫執行的前後得到哪些學習與成長,能否更自主的思考社區的發展與未來?這一切都有賴社區參與,當社區參與的精神被時時關注時,過程就往往比結果來的重要。
 

7、創意

 
創意是加分項目,但不是天馬行空的創意,而是符合社區需求與操作策略的創意,好的創意其實是建立在前面的幾個項目上加以發揮,因為有許多社區提出的計畫內容都頗類似,所以一個好的創意往往能讓評審耳目一新,因而凸顯出其優勢。
 

8、計畫執行的延續性

 
社區工作需要持續進行,經年累月的累積,所以計畫的延續性取決於兩點,一是有錢好辦事,如果沒錢怎麼辦?二是活動也許辦的熱熱鬧鬧,但辦完留下什麼可以繼續?社區想做許多事,但確實往往欠缺資源,所以自行做資源整合,彈性調整,做一段時間後沈潛反思或迂迴前進都是常態,但計畫做完總要累積,行走過後要留下痕跡,否則就難有永續的經營。
 

9、經費項目是否與計畫執行內容相互呼應


做某些事總是需要花錢,所以錢與事必須相符,同時比例平衡,否則會讓人產生計畫內容是真是假的疑問。譬如強調軟體,硬體只是一種策略,但經費卻全是硬體所需,或者列了三個執行項目,預算卻只編列其中一項,前後對照之下,就會讓評審產生不信任感。
 

10、預算編列的合理性

 
社區工作是建立在公共利益,符合資源需求的急迫性之上,如果社區工作的事事樣樣都需要外部資源,自己都沒有任何一點付出,當然會令人懷疑其誠意。逢開會必編茶水費、便當費,日常交通也編車馬費,有時雖是操作策略所需,但評審也會斟酌是否是將社會資源用到個人所需之上,預算編列在公、私領域間如果失衡,將對計畫的公共性與正當性產生斵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