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魚

烏魚,另有個美麗的名字稱作信魚。

每年,當海上刮起東北季風之際,原本棲息在大陸東南沿岸河口的烏魚便會集結洄游到台灣,這樣的習性幾百年來不曾中斷,如同跟漁民們信守約定一般。因而有了「信魚」的暱稱。

國小五年級的時候,班級換到可以看到大海的教室,我的座位恰巧緊鄰著窗戶,當時傻傻的我常常忘了講台上的老師,靈魂總是神遊到寬廣的大海裡。印象極為深刻的是烏魚汛期間,海面上常有滿載烏魚而歸的漁船,大約是太過興奮的緣故,船家總是等不及漁船進港,便開心的一路燃放著鞭炮…

於是,平靜的海面上,三兩艘漁船在火藥的煙霧與聲響之間緩緩駛向漁港的畫面,成了我國小最難忘的記憶之一。

父親的許多親戚朋友便是在那烏魚船上工作的漁工,常常大船入港的傍晚,那些臉上刻畫風霜的叔叔伯伯們便會順手帶來幾尾烏魚堆放在門口,我雖不愛烏魚的腥味,但我總愛蹲踞在母親的身旁看她小心翼翼的剖開烏魚,謹慎的處理烏魚子。

割取烏魚子靠的全是經驗與刀法,漁村的婦女們大約都具備這種技巧,從烏魚的腹部輕輕畫開一刀,黃橙橙的烏魚子便會滑落出來,這一刀要是畫的太深,魚卵的薄膜被破壞,千百萬顆魚卵就會從破洞溢出;若是刀畫的太輕,不是沒有將魚肚割開,就是割的切口不夠大,看得到魚卵,卻拿不出來。烏魚子取出後,還得經過清洗、鹽漬的過程,最後在用木板壓平整形,並需要重複的曝曬乾燥再整形,才會變成風味香醇的烏魚子。

國小五年級的日子早已遠去,現實的生活壓力讓人忘了許多曾經的美好,長大之後,我很少在看過平靜的海面上,漁船在火藥的煙霧與聲響之間緩緩駛向漁港的畫面了。倒是日漸年老的父母親他們卻從來不曾間斷過製作烏魚子的習慣!每年冬至時節,兩老還是會親手製作烏魚子,從選購新鮮烏魚子到搬運用來壓平的磚塊等等,就要忙上好一陣子,那個時節,家裡總是彌漫著烏魚子將乾未乾的濃厚腥味,偶有工作閒暇,我也總要幫忙看顧在烈日下曝曬的烏魚子,以免被貪嘴的貓兒,或者壞心眼的鄰居偷走。

有趣的是,費盡心思製作完成的烏魚子我們自己倒是很少品嚐,接近過年之際,爸媽就會開始研擬親朋好友送禮名單一一寄送。像是大伯、二伯那種重要的角色,父親還會以禮盒的方式包裝,然後要我帶著他專程登門拜訪,親手交送。我想那些收到烏魚子的人大約少有人會知道,一片薄薄的烏魚子竟會有這樣繁複的過程吧!

如今,聽說大陸的漁民學會在台灣北方海域攔捕烏魚,近幾年可以信守約定洄游台灣的烏魚寥寥無幾,烏魚群無法堅守千百年來的約定,家鄉烏魚船鳴放鞭炮風光入港的畫面不在,信魚漸漸的無法再守信了。

 

好文章要好好對待

經過一段時間的沈寂,今天終於又看到嘉榮的新文章了。過去半年來,感謝各位認識的、不認識的朋友在聯盟網站的討論區發表所思、所感,不論是針對公共議題的討論或生活觀察的隨想,透過您的筆,都讓我們衍伸出更多的想法,觸動更多的思考。面對這麼多量多質精的討論區文章,我們一直在想著將它歸到「社造觀點」單元的可能性,希望藉此讓文章能夠更妥善的被收錄和保存。2001年開春的今天,感謝嘉榮的授權,很快的,嘉榮的文章就將陸續轉載在「社造觀點」單元裡了。當然,還有許多討論區的好文章,我們也會一一連繫授權事宜。聯盟的網站是一個開放的園地,期待您持續的支持。

有企劃的攝寫台南 嘉榮 加油 讚

有企劃的攝寫台南  令人驚豔的鮮活圖文 

不讓吳祥輝專美於前

嘉榮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