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贏了嗎?

早上看到這新聞,總覺得怪怪的

是被摸頭了吧?擺明了一看就是純粹政治考量嘛!

這麼粗糙的摸頭,但好像一下子堵住大家的嘴?(看看小地方--雖然不是小地方的錯)

明天這則新聞從此不再出現了吧?再也沒人討論徵地條款的修正了吧?

看似圓滿落幕(嗎?)

對於操盤者而言,是更加傷腦筋和頭痛了吧

所以說,運動策略非常重要,運動不容易取得百分之百的成果,運

所以說,運動策略非常重要,運動不容易取得百分之百的成果,運動者的戰略和戰術因此相當重要,是與執政者全面對抗成為零和遊戲,或是在對抗過程中取得現實上可行的改革成果.否則高潮往往也就是消退的開始.如爬山,攻頂之前得先規劃好下山的路線.

關心農村的朋友精神可佩,但似乎尚未從過去的社運中汲取經驗,以媒體剷稻的驚悚畫面為集結標幟,以網路串聯動員的操作模式,跳脫了以往社運的侷限性,很快的壯大聲勢,帶來了有效的媒體甚至政治效果,但相對的,參與者除了熱血外,缺乏實質連結基礎,熱血之外,對於農村或農業發展的主張以及實踐路徑也許也會充滿歧見,這都將使得以媒體報導與網路號召的運動能量同樣容易受報導熱度左右,同時受缺乏現實連結的網路特性框架住.

觀察凱道集結後的媒體報導,可以發現很快的轉移到五都選舉,劉政鴻與行政院間的矛盾,綠色媒體藉此修理馬英九,藍色媒體則修理行政院不夠堅持的態度,媒體各取所需,議題很快失焦,農村,農業生產,徵收條例,發展邏輯等討論跟著邊緣化,運動,究竟贏了還輸了?

失去媒體舞台,網路上的聲音仍是小眾,運動如何繼續下去?一開始忽略了策略,如果現在還夠堅持的話,也許且戰且走,如果心灰意冷的話,這個議題大概就逐漸淡化.

多年參與及觀察社運下來,有時也不知說什麼好,有人無私的跳出來關注公共議題當然值得支持,但光熱血其實不夠,因為面對的是實力龐大的國家機器,真的需要更多的攻略.對很多義無反顧,熱血參與的支持者來說,運動後續也不那麼重要,畢竟曾經為了農民在凱道守過夜,打過一場美好的戰役也許就夠了,但對社運來說並不那麼簡單,因為它關係到一個新運動的開創或可能性的耗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