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產業文化節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從中央到地方政府,都很喜歡辦「產業文化節」,不怎麼高明的公關公司頻出爛招,活動內容千篇一律,而且每次都有穿得清涼的美少女來選水梨公主、水蜜桃辣媽、葡萄仙女之類的,這爛招,首先就把主辦單位和公關公司的臉都丟光了(腦殘,想不出什麼新花招嘛!),順便陪葬女性尊嚴。
產業文化節的另一個宣傳重點,就是辦活動的那兩天,主辦單位會宣稱創造了人潮和交易量,「賣了多少斤(錢)」、來了多少人…….
當天賣的數量可能會灌水,但有免費的表演和吃喝時,人潮的確很多,也很可能創造了如主辦單位所稱的交易量。
得利的是農民嗎?才怪!
以下是新埔某梨樹產銷班班長的親身觀察:
在產業文化節之前,這些農民就開始煩惱自己能不能有攤位,攤位怎麼分配?沒人知道,因為業主是鎮公所,承包單位只要跟業主達成共識就行,農民永遠是被分配的。
同樣都是賣梨,產品需不需要創造多重樣貌,以區別消費者?比方說,有人賣二十一世紀梨,有人賣新興梨、有人賣梨子醋、梨子酒,有人……,同一種梨,能不能訂出等級?每種等級統一價錢,農民才不會削價競爭。這些在前置作業的考量中嗎?沒有!
前置作業關心的是:要請哪些貴賓(縣長要致詞多久)、舞台要不要雨天備案,公主選拔要表演什麼….….
有了攤位,在活動的那2天,主辦單位會給農民壓力,現場也會有競爭壓力。每家賣的水果都看起來差不多,消費者要怎麼選?當然挑便宜的買。隔壁老林已經賣出50斤了,自己的水果卻滯銷,能看嗎?心一橫,原價打八折,人潮就來了,但獲利也降低了。可是,主辦單位還是快樂地宣稱,今年買氣提高了!
農民的怨氣結束了嗎?還沒
忙碌了兩天,回到正常生活,剩下的梨子循著原來產銷管道出貨,這下完了。該買梨子的人,昨天和前天已經到會場買過了,而且更便宜,而梨子又不是三兩下就可以吃完的,所以接下來的一個禮拜,市場上的梨根本賣不出去…….
新竹的水梨還遇到其他更大問題。因為新竹縣是全台灣老人年金發最高的!種梨子的老人家每個月生活費早已足夠,賣梨是多出來,所以很容易殺低價錢,也是最不願意改變生產技術的。也因為種梨子養不活一家人,現行農法,果樹的照顧也不必全天,所以很多中年人也是兼職種水梨,最苦的,是那些完全以梨樹為生的專業農民。
水梨如此,我不相信水蜜桃、葡萄、芒果之類的也逃得過這種循環命運。產業文化節真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