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夜思念的土地…


應該是大三那ㄧ年吧(1996),我跟幾個同學相邀參加文建會舉辦的某個研習活動,由於事隔多年,實在是怎麼也想不起來當時活動的名稱,但是我很確定那次研習的主題是談「社區總體營造」。

零碎而片段的記憶中,記得研習場地是在台中豐原的興農山莊,課程安排很多講師,記憶最深刻的是ㄧ個叫做白錫閔的老師,會ㄧ直記得這個老師的名字是因為當白老師分享完他的藝術街造街經驗之後,坐在我隔壁的同學竟然感動的熱淚盈框。

除了感人肺腑的老師之外,有個行程是造訪台中清水小鎮,由在地的牛罵頭文化協會帶領年輕學子深度體驗小鎮的文化與魅力。當時參訪的行程有老街巡禮(但我忘了是什麼老街)、清水國小、有高美燈塔、高美溼地,我還記得在濕地那邊有個老師帶著大家賞鳥,老師的名字忘了,但是他送了我ㄧ本書,書名記得很清楚,叫做「日夜思念的土地」。

後來大家還上了鰲峰山,我在山上貧瘠而乾燥的土地上種了一棵相思樹,在往後無數個日子裏,偶而總會想起鰲峰山上的那棵相思不知道有沒有順利的成長…

雖然年代久遠,但是那時候參訪清水所帶給我的驚艷與感動至今難忘。

那次的參訪之後,我便ㄧ頭栽進賞鳥的世界裡,並且無可救藥的愛上清水小鎮,因著地利之便(我讀的學校是靜宜大學),後來我就常常帶著望遠鏡、早餐、圖鑑,跑到高美溼地呆上個半天。高美溼地的氣息、天空的幻化、候鳥的身影都成了我ㄧ生無可抹滅的記憶風景。

命運的安排總是令人無法捉摸,那時參與「社區總體營造」的研習只是同學彼此的邀約成行,從來也沒有想過要投入社區工作,然而從我退伍那ㄧ年投入921地震的重建工作至今,大約有10年的時間我都在社區營造的工作領域中打滾,不曾離開過。

2010年的9月24日,因著參與「台灣社造聯盟」的理監事會議,有機會再次拜訪睽違多年的清水,這個曾經令我深深著迷的小鎮。出發前翻出了多年前研習同學寄來的相片,小心翼翼的夾在筆記本裡,想說或許有時間可以四處走走,比對一下泛黃相片裡的景物現況。

黃昏時刻,在高美濕地與「清水旅行的店」吳長錕老師聊起相片裡的人事物時,遠方的風力發電機組葉扇緩緩的轉啊轉的,我的思緒於是也被轉進過往的記憶中。我彷彿又看見年輕的我坐在清晨高美溼地的堤防上,一個人靜靜的啃著溫熱的火腿蛋吐司,貪婪的呼吸著野地清新的空氣,陪伴我的是成群在濕地上走走停停覓食嬉戲的鷸鴴科水鳥,那時我總愛安靜凝聽水鳥的叫聲,喜歡靜靜享受鳥鳴聲中透露的那種嬉鬧卻又挾帶著幾分孤獨的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