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動員的內涵與技巧

作者: 
台灣社造聯盟第三屆理事長、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秘書長 林奠鴻 2006
一、居民參與是社區營造工作的重要精神
 
居民參與是社區營造工作的重要精神,如果社區營造工作缺少了居民的參與,不過是另一種政府機關或地方派系力量的 動員,大部分居民仍然只能被動地接受生活中的各項改變。居民參與社區活動的方式有很多,有積極主動參與社區公共空間規劃的討論,也有消極被動的只參與社區活動。
很多社區組織領導人常常抱怨:「社區裡找不到年輕人參與、年輕人不願意參與社區事務、社區工作最後都只剩下理事長或總幹事等少數幾個幹部在做。」
 
其實,造成這種情形的原因往往不在大多數的居民,而是在少數的領導人身上。許多社區組織的運作方式偏向個人英雄式的領導,及單一的參與機會。一個簡單 的社區活動或計劃,因為領導人缺乏創造居民參與的概念,可能一個人就把所有的工作都攬走,或是只以環保義工等單一參與機會來提供居民的參與。社區參與是建 立在自願及歡喜的心情與態度,有些居民可能因時間、體力等因素沒辦法參與清潔日的環保工作,但是他可能服務公職,具有行政文書能力;有些人可能不識字又年 齡老邁,但他可能懷有一身的傳統手藝。如何在社區活動中創造各種參與機會,讓不同專長、不同生活條件的居民都能有機會參與,是推動社區參與重要的工作之 一。
 
二、社區動員的技巧─將簡單的事情便複雜
 
動員的方式很多,以大二結為例,促進會在籌備初期便選擇在暑假辦理青少年活動,作為推動社區營造工作的切入點。 或許因為沒有投票權,社區青少年長期以來一直無法獲得地方民代的關懷,沒有針對他們的需要所舉辦的活動,也缺乏得以參與社區事務的管道。為了提供青少年一 個可以去的場所或可以參與的活動,促進會在取得學進國小校方的同意下,主動修復早已不堪使用的籃球架,邀請籃球教練義務指導,重新把這些青少年找回來,並 在暑假期間為這群青少年辦了一場三對三鬥牛賽。這項活動獲得青少年的熱烈參與和社區居民的肯定,同時也改變了青少年對社區活動參與的態度,為他們日後積極 參與其他社區活動奠下基礎。
 
除了青少年活動外,促進會也結合了學校和社區資源,積極推動社區終身學習教育及學校社區化教育活動。在辦理各種研習班隊時,除了安排與大家生活有關的 課程外,同時為了讓大家有學習及成長的機會,特別安排讓居民參與活動的籌劃及執行,有八十幾歲不識字的歐巴桑來擔任黑草粿美食講師,也有無所事事的中輟生 擔任活動的交通指揮。
 
民國86年千人移廟活動的前夕,促進會為了讓社區婦女很容易地從家庭走入社區,特別安排了一場「你出菜我出菜」活動,動員社區裡近兩百名婦女,每人做 一盤菜到廟埕廣場聚餐,大家除了彼此認識聯誼外,也踏出參與社區活動的一步。由以上案例便可以容易理解,社區動員的技巧不外乎讓每一位參與者,都是活動或 事件的主角,而不是被到處使喚的小腳色。
 
因此如何讓一件事情讓五個人來做,五個人的工作讓二十五個人來做,讓每一位參與者一起學習、一起成長、一起分享成果與榮耀,那麼在社區活動中就不用擔 心再也找不到人。所以,身為活動或計畫的統籌腳色,就必須思考如何將一件簡單的事變複雜的操作策略,也是社區動員的基本概念。
 
例如:社區舉辦活動,為了邀請長官、來賓或社區民眾參加,可能要寄發請帖邀請,通常大部分的社區思考的方式,不外乎將文案交請美工設計公司或印刷廠印 製,再黏上收件人的地址由郵局寄送。但是如果懂得動員技巧,你也可能將請帖的文案交給學校,請學校將「它」當成美勞作業,讓孩子一起來做社區活動的請帖, 每一位孩子必須將「它」帶回家請爸爸媽媽一起幫忙做。這個過程原本可能由秘書或社區組織某一個幹部,直接交代廠商印製即可,但是只要稍微改變一點策略,這 個過程可能就有學校校長、老師、幾百位學生與家長的共同參與,參與的過程中除了知道活動時間、地點與內容,同時也讓學生與家長多一次認識社區的機會。
 
三、動員的觀念與技巧
 
或許就社區營造的精神與意涵而言,基本上政府不會支持,甚至是反對社區以摸彩、餐會或舉辦自強活動的方式來動員 民眾。但是這種數十年來,以送香皂、西點、衣服或帽子等作為吸引民眾參與社區活動的傳統動員方法,目前在大部份的社區依然有效。一個完全未接觸過社造的社 區,要居民乖乖地坐在活動中心,接受一些社造的觀念與課程,顯然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因此,就初階社區而言,我們並不反對以舉辦自強活動等方式來動員居民,但遊覽車上播放的就不是卡拉OK或豬哥亮餐聽秀,取而代之的可能是桃米或白米社 區的社造紀錄片,當然漂亮的導遊小姐也可能換成我們的社造老師,還有參觀一般遊樂區的行程也有可能改成參觀達那伊谷、桃米社區或大二結社區等社造發展較成 熟的社區,晚上的社區心得分享也可能取代逛街。
 
因此主其事者必須有清楚的社造觀念與嫻熟的操作技巧,動員只是社區營造的一種工具或策略,真正的目的還希望民眾來了之後,我們才有機會給他們一些社造的觀念。
 
以下提供幾點動員的觀念與技巧與大家分享。
(一)如何尋找社區共同的議題:
1.從社區的人、文、地、景、產資源開發。
2.從社區民眾所關心的公共事務切入。
 
(二)如何擬定操作策略:
1.如何營造一個民眾參與的環境。
2.如何讓民眾在參與的過程中學習成長。
3.如何讓參與的居民在參與的過程中找到新的價值。
 
(三)如何取得社區民眾的支持與認同。
1.如何形塑民眾參與的光榮感。
2.如何建立事件本身與社區民眾之關聯。
3.如何喚醒民眾的共同記憶與情感。

很讚

遊覽車上面播放社造紀錄片真是不錯的idea,有推薦好看的社造紀錄片嗎?

社造相關影片

社造紀錄片本來就不少,加上文建會這幾年又在大力推動社區影像,數量應該就更多了。不過除了紀錄片之外,劇情片更引人入勝哦,像「扶桑花女孩」每次放映大家都哭得一把眼淚,一把鼻涕的,不過劇情片畢竟改編過,放完可以討論一下,大家印象會更深刻。

社造相關影片

若是你想要放社造相關影片

建議你先了解你們此行的目的是什麼

他--可以幫你們是先對想參訪的主題有所涉入

他--也可以幫你把已經看過的社區做一整理

所以

影片是很多,但完成端看你想要了解和幫忙的目的來尋找嘍

各縣市政府文化局都有一些不錯的片子哩

另外,還有屬早期公共電視的社造系列

和寶花傳播公司的921重建故事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