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社造聯盟秘書長、星火燎原工作室執行長 向家弘 2003
這些年來,儘管大家對於社造的觀點與策略不見得完全一樣,但都不約而同的指出「在地化」的重要性,而「在地化」意味著一種「中心化」的存在,所以在地化其實與去中心化息息相關,或者可以進一步指出,在地化是以去中心化作為前提的。
中心的座標──現代化與國家
中心當然不是指地理位置的中心(否則南投才是中心,台北、高雄都該是邊陲),而是某種主流意識與主流經濟,這主流被建構的過程即是中心的形成過程。台灣從日據時代開始的現代化,到了戰後加上經濟發展的物質基礎,...
瀏覽次數:7,107
回應:0
台灣社造聯盟秘書長、星火燎原工作室執行長 向家弘 2003
環境綠美化、空間改造、活化或閒置空間再利用,操作的議題不太相同,但是就社造觀點來說,本質都相去不遠,都是生活環境的改善或改造。這是因為社區總體營造是一種動態的過程,既有外在因素如政治、社會、經濟甚至是全球的變因,也有社區內部因素如組織的更迭、居民觀念的轉變、生產方式的調整等,內外在因素交織成了社區的樣態與肌理,也形成了社造的動態性格。
瀏覽次數:5,623
回應:0
台灣社造聯盟祕書長 向家弘
一、社造即社運─從街頭抗爭到日常生活的轉向
社會運動就是改造社會的運動,運動,意味著行動與動態的過程,它有各種操作策略與方式,社造也是一種從社區到社會的改造方式,所以社造當然也是社運的一種。
不論出於何種的社會想像,即使官方也如此定義社造:
「社區總體營造」是一種新社會培力運動,也是一個社會改造運動。…其真正意涵,是運用各種方法與手段,將居住在一個小地域(社區)...
瀏覽次數:4,239
回應:0
盧思岳/台灣社造聯盟理事長
就從質疑、批判開始吧!
自民間觀點對社造二十年進行回顧與展望,就從現況的質疑與批判開始吧!
自從文化部的前身(行政院文建會)於1994年提出「社區總體營造」政策之後,在政府的政策導向和資源挹注下,「社區營造」作為一項以公民社會為願景的社會工程,或一場被視為寧靜革命的社會運動,迄今已整整持續了二十年。二十年,不管是一項政府政策或一場社會運動,時間不可謂不長,遭到質疑、批判在所難免,甚至十年前就出現了。
針對社區營造有二種主要的批評,最常見的第一種是「社造業務化」或「...
瀏覽次數:4,091
回應:0
台灣社造聯盟秘書長、星火燎原工作室執行長 向家弘 2007
一、社區主體性的進化過程
1、社區不再是國家的附庸──國家社會共同體的提出
90年代之前,國家力量強勢控制社會,社區的基層組織如農漁會等,都是國家控制思維下的產物,
將民間社會科層化以便控制。即便60年代開始推動的「社區發展」乃至後來大量成立的社區發
展協會,也有這一思維的背景。
93年文建會主委申學庸提出以文化發展策略來重建社區工作,這時社區的主體性格才開始被提及,但是仍然強調「國家社會共同體」的概念,...
瀏覽次數:14,193
回應:0